公司动态

热法和湿法磷酸的区别是什么?

热法和湿法磷酸是两种主流的磷酸生产工艺,它们在原料、纯度、成本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具体对比如下:


1. 生产工艺与原料‌

热法磷酸‌

以黄磷为原料,经高温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(P₂O₅),再与水反应制得磷酸‌。

反应过程需控制温度,可生成正磷酸、焦磷酸或偏磷酸,其中正磷酸为主产物‌。

湿法磷酸‌

用硫酸、硝酸或盐酸分解磷矿(主要成分为Ca₅(PO₄)₃F),生成磷酸和副产物(如石膏)‌。

需经过液固分离和浓缩提纯,产品为稀磷酸,杂质含量较高‌。

2. 产品纯度与杂质‌


热法磷酸‌


纯度高达85%以上,杂质(如氟、砷)含量低于0.1%,可直接用于食品、医药等高端领域‌。


湿法磷酸‌


初始浓度低(通常20%~30%),含氟、砷等杂质,需净化处理才能达到工业或食品级标准‌。

3. 成本与能耗‌


热法磷酸‌


能耗高(每吨耗电约7000千瓦时),综合成本为湿法的2~3倍‌。

黄磷价格波动大,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‌。


湿法磷酸‌


成本低20%~30%,能耗仅为热法的1/3,但净化过程需额外投入‌。

4. 应用领域‌


热法磷酸‌


主要用于半导体清洗、医药中间体、食品添加剂等高纯度需求领域‌。


湿法磷酸‌


未经净化时主要用于磷肥生产,净化后可应用于饲料、食品级磷酸盐等‌。

5. 环保与资源利用率‌


热法工艺‌


磷转化率高达99%,废渣少(可资源化利用),废水接近零排放‌。

黄磷尾气可回收利用(如制备甲酸、合成气)‌。


湿法工艺‌


磷转化率约90%,产生大量磷石膏(含毒物质),废水处理难度大‌。

总结‌

热法磷酸‌:纯度极高但成本高,适合高端应用。

湿法磷酸‌:成本低但需净化,主流用于肥料,技术改进后逐步向工业领域渗透‌。


两种工艺各有优劣,选择取决于具体需求与成本考量‌。